商业分析模型三——组织结构图

如果你需要从零开始与一家客户建立商业往来,作为商业分析人员第一件事情应该做什么呢?我的建议是:拿到这家客户的企业组织结构图。

组织结构图将为你后续的很多商业活动提供指引。例如:干系人分析、任务/工作的责任分配、企业的战略布局分析,公司的资源、能力和技术储备分析等;你会发现,组织结构图的概念非常简单,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的大。

  假设我们从一家新的目标客户开始,建议清楚了解这家公司的正式组织结构,并将真实对应的个人填写进去,形成一个“人员组织结构图”。一张组织结构图可以得到三样最基本的、有价值的信息:正式的管理隶属关系、决策流程和行政流程;并且可以大致判断出具体的信息会如何在一家企业内部流转。

      有了组织结构图之后,我们会做如下的人员分类信息分析:

第一个信息分类就是“面对形势的参与度”

PMP里面我们学习过干系人的参与度,会分为五类:

注:每个参与度分类下方的“符号”标记;在后面还有用处。

干系人参与度:“参与度”实际上就是作为个体的人在面对具体工作时的态度,继而因为态度而产生的言行。

关键在于“态度”,它受到利益关联、工作职责和权力分配等内外因素的影响,而这其中就包含有具体的人对于当前“形势”的判断和利弊权衡;也会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。所以,这里称其为“面对形势的参与度”

第二个信息分类就是“正式的决策角色”。

正式的决策角色有两层含义:一是在职能化组织结构里面,具体干系人被正式任命的职务;二是,作为具体项目、工作任务被正式指定的任务角色。

实际上,在大多数情况下,职能任命的正式职务往往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。例如一个公司的总经理,参与到一个具体的项目中。为了不要太多细节的琐碎,自己担任副组长,而另外安排一位总监担任组长。假如你是一名团队成员,在发现有意见分歧的时候,你最会受到谁的影响?

       第三个信息分类就是:“对变化的适应力”。(注意这些字母,后续有用哦!)

在任何一个组织中,真正有远见的,敢于冒险的人并不多。大多数都是“保守派”和“后进分子”,真正务实的人比例也不是很大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:动用个人的既得利益而去冒风险,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但好的情况是,每个组织其实还是有“改革者”和具有远见卓识的人。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识别出来。

第四类信息分类就是:“与之接触的频率”。

就是与你所掌握的整张组织结构图中每个干系人的接触频率。

        通过以上这四类信息的收集、整理和分析,我们综合一下:

      综合分析各类信息后的组织结构图,我们可以

1、清楚的识别该客户的每位干系人的情况:态度、角色、适应力;

2、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清楚的看到自己和这些干系人交互的情况;为管理者提供一个直观的视觉指引。还可以加上你认为需要的任何信息,只要能够帮助和指引未来的工作开展,都是有意义的。

完成上述工作后,还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规定一个更新的频率。一方面,向上汇报会清楚;另外一方面,整个团队也非常清楚如何开拓这家目标客户。

最后一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分析清楚目标客户组织内部的潜在“政治关系”、“利益联盟”和“核心集团”。

       正式组织结构和正式职权分配体系中,还有超出这个范畴的非正式“团体”同时存在;他们的影响力不亚于一个正式的组织结构体系。

在使用组织结构图开展自己负责的项目时,需要注意几点:

1、需求通常不能直接从组织结构图中导出来。相反,组织结构图是用来确认你要面谈的、与需求相关的所有干系人。

2、只要有内部用户出现在层次结构,就要用到组织结构图。这些用户可能存在于你的公司,或者是客户的公司。

3、对于纯粹的消费者项目,组织结构图可能不合适。如果内部干系人很少与外部用户交互,组织结构图也没有什么帮助。在这种情况下,用人物角色来识别想象中的软件用户的原型,用洋葱模型来帮助识别外部干系人。

最后,组织结构图不仅限于上面的“人员组织结构图”。还包括“角色组织结构图”:与项目范围有关的、显示项目组内专门角色的组织结构图。以及,通常情况下的“部门组织结构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