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本科学的金融,研究生学的管理,然后工作是关于公共卫生领域,因为在小型机构,所以项目和传播都在做。在工作的过程中,我渐渐明确自己未来想要成为的样子——一名公共卫生项目官。所以就计划着再考一个公共卫生研究生和PMP,提升自己在专业知识和管理两方面的表现。由于当时已经接近8月,跨专业考研时间上不是很有把握,所以果断决定先拿下PMP证书再说。

我自己以前挺反感报培训班的,觉得培训班顶多就是一个监督的作用。但在朋友的推荐下,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清晖。毕竟,她亲身体验过,我俩情况也挺相似,所以值得一试。

收到教材和习题册后,我想的是我就自己默默学习就好了,就像当初在学校考试复习一样。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。但事实证明,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。记得张老师在班级群里说过一句话,大意是,自己默默看书效率是最低的,然后和同学讨论并且尝试帮助同学讲解才能提高效率。在张老师每天的“讨论”倡导下,我也开始偶尔在群里冒个泡,提问或者解答,在这个过程中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。结合自己半年来教学的经验,真的学习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“以教为学”,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考研复习中也尝试这种策略,站在教的角度来学习知识。所以希望未来备考的同伴们一定不要害羞,积极在群里提问讨论,有时候同学和老师的一句话就能点醒你的疑惑,胜过你强迫自己去死记硬背。

事实上,准备PMP考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项目管理的实践,涉及到范围管理(看哪些书、做哪些练习)、进度管理(制定学习进度计划)、资源管理(精力和时间分配等)、采购(要不要报培训班)、风险管理(如果工作与复习冲突,怎么办)…… 我一开始还有一个想法,我为什么不趁读研究生的时候考这个证,学生时代时间和注意力都更占优势。但后来在这个过程中,我越发觉得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因为有了以前在工作中做项目的经历,我更能把一些知识点和过去的工作相结合,反思自己从前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,不管是沟通还是知识经验手册的建立(说到这个,错题集非常非常重要!),甚至相关方参与的管理。

此外,项目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和技巧,更是一种思维,就像我们常说的系统性思维。以往,我们倾向于割裂去看个体,思考问题的解决,但现在,大家都越来越会从系统的角度,将它们视作一个整体来考量。而现在我遇到的每一件事,都能够被当做一个项目来管理。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“三分钟热情”的现象,因为做之前学会了要规划,知道自己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,要承担的风险等等,会考虑得更周全,决定得更缓慢一些——“慢想快做”。

当然,最大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些知识的学习,这种思维的转变,更是在这里交到的各行各业的朋友。考完试,大家都在互相鼓励继续学习,彼此分享下一步的学习计划,真正是一个“学习社群”。这一段战友情谊,是宝贵而难得的。愿每一位奋斗在PMP上的战友,每一位在清晖学习的同学都能在2020年收获更多成长,拥有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的智慧、信心和勇气!

在拿到结果之前,我其实已经做好了不过的心理准备——这一段学习经历是最宝贵的,我挑战了自己的自律,克服了自己“三分钟热情”的惰性,坚持到最后就是最酷的!!

最后,在我晒PMP考试结果时,有朋友跑来给我说“我早就想考了,但是我同事说这个没用”~~我只想说,真正有用的不是证书,而是你在获得PMP证书这个过程中你付出的努力,你学习的知识和进行的思考。一段话送给大家:

不要只定睛在看得见的东西上,重要的东西可能正是看不到的;不要只看见眼前的东西,而要看到永恒的;不要为变化的东西而焦虑,而是要去发掘不变的那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