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试一个月后收到成绩,很高兴5A通过

一、报考目的:

       有关这一点可能每个人情况都不同,我个人是因为实际工作中确实用得到,而且关于需求,商务方面涉及较多。但是我

又觉得大家有一点是共通的,就是打算做自我巩固和提升。

二、关于出勤:

      1906清晖PBA北京班是现场授课,课程设置是3月末,五月初,六月初,一共四次现场次课。同时课下有学习群,授课老

师专项答疑。看到邮件课表,我发现每次课程都是上下午全天候的,再看看PBA那么厚的一本教程,我预感到每次课都更加

关键了,应该每节知识量都很大。于是我课前一天都是早早休息,第二天精力充沛地来到课堂。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,

一共四次课程,整体节奏都是非常紧凑的,所以还要建议大家中午的时候也小睡一会。还有如果没特别的事就别请假了,一

共就四次课。

三、听课技巧:

       教授我们这期的PBA的是于兆鹏老师,听班主任老师介绍,于老师已获得PMI的所有认证,证书大满贯。而且还有很多

自己的出版物和学术研究。听完我第一反应就是老师是个资深学术型老师,听这类型老师的课,要讲究方法。于老师开课时

并没有急着直接进入教学,而是简单询问了一下大家情况,并自我介绍,接着才开始讲解PBA相关的背景知识。这里,请大

家注意,老师绝不是因为课时不紧,而故意闲聊。老师的目的是让大家尽快熟悉他的语速,节奏,以便大家尽快适应他的授

课风格。对于一位刚接触的老师,越早适应他的授课节奏和方式,就越能更好地提高听课效果。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

的,在全天候授课,知识点相对密集的情况下,我依然能够游刃有余。

       例如,于老师讲课都是遵循基本原理,框架过程,细节应用,这样一个流程。类似于产品路线图,又有点像范围模型中

的功能模型或组织结构图。总体来说是遵循树形结构。所以后面的每次课前,我都会预习一下课程章节的骨架,基本过程,

等到听课的时候有的放矢。由于课时较长,持续保持几小时精力充沛几乎不大可能,重点部分有可能错过。针对这种情况,

我就从于老师的微表情入手,因为每位教师甚至每个人在讲到重点问题的时候,都会有一些特有的动作或表情。看到重点要

来了,一定注意力集中,勤动笔记录。不同老师讲到重点的时候可能表现不一样,大家在这方面需要留意一下。至于知识细

节部分,于老师会尽量用举例的方式加以说明,生动易懂。如果遇到不懂的我就标记下来,当堂问。第一次课前老师就跟大

家说明,不懂的可以随时打断提问。

四、课堂提问:

        据我了解有些同学好像不大喜欢问问题。可能是因为怕自己的问题比较low,也可能习惯了独立思考。这一点上我的做

法不同。课上的,我不懂就问;课下的,我群里及时提问。没有顾虑的原因是我每次都给自己心理暗示:我既然坐在这里学

习听课,就说明还有不懂不会的,不然我就在家里直接报名然后等考试了。正因为我自己有不足,才来到课堂学习提高。

PBA教学一共仅四次课程,老师对学生的状况没办法做到实时,全方位的了解。所以课堂多提问,跟老师多互动,会极大促

进教学效果。学生方面可以及时解决疑惑巩固知识,老师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了解学生整体及个别情况,后面教学上及时调

。我们假想如果一堂课中,没有任何人提问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境,老师只是讲完该讲的知识点,并无法确认每位同学掌握

程度。学生听得也很无聊,一种枯燥之感。就像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会议,如果和我们相关并对项目很重要,我们会积极准

备,会上充分分析讨论,并形成纪要。整个过程都在主动参与,会后也一定会有一种获得感,甚至是成就感。但要是这个会

议压根与我们无关,只是被迫拉过去的,从头至尾我们也插不上话,那别说坚持到结束,就是坐10分钟,我们都感觉百无聊

赖吧。所以课堂主动提问,做好互动,有“参与感”式学习,个人认为是大有裨益的。有些专业相关知识,老师可能没打算

作为教学内容讲解,在互动过程中,就被大家“启发”出来了,这种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。这里补充一

下,于老师每次课都还有课堂实践小练习,建议大家积极参与,对巩固知识点很有帮助。当然我也是课堂实践的一名积极分

子。

五、课后学习:

       当我接触第一份模拟题的时候,我就有了自己的判断,单就考试的试题本身难度来讲,PBA并不算多难。但是跟班主任

老师交流过,PBA大陆整体通过率每年又不是特别的高。到底难在哪?

       报考PBA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已经工作。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对于我们来说,不太容易。首先是每天学习时间不能保证,

大家虽是各行各业,但就现代的工作节奏来说,即便是三、四线城市,加班现象也很普遍。其次就是效率,即便我们每天准

时下班,累了一天头脑身体早已疲惫,回到家里就算有晚上时间可以看书,学习,恐怕效率也很勉强。怎么办,我们脱产学

习么?假如脱产学习,4次课,学半年。我不敢说人人都5A,但我敢保证人人都能通过。但这样先别说代价多大,恐怕压根

可行性就没有多少。一边工作一边学习,我们必须抛弃在校那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。起码我是这样认为。我们来比

较分析,在校时我们是整块时间,计划性系统学习,而工作后,我们是碎片时间只能见缝插针灵活式学习。这里有点像传

统开发中瀑布模型,和当今常用的敏捷方法。所以我在备课阶段,复习方式主要遵循灵活高效的原则。打短平快的牌。例

如,我完成了某项工作任务,需求确认了,或文档完成了,或代码提交了,或邮件发完了。在同事们聊天抽烟的当口,我做

几道试题。题不用多,3、5道即可。黄皮书后习题,每日一练自己错题,模拟题均可。严格限制时间,1分钟一题,做完对答

案外加理解巩固知识点,总耗时也没多少时间。再有类似的空闲时间,我就继续做题。这样逐步持续地积累。

       如果问我看书的时间,我大体会选择早上,我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左右来公司,系统地看书,这个时候环境相对安

静,头脑也最清醒。不过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,我是学以致用型,先把书中章节撸个大概,之后再做题。遇到做错或不

懂的,再书上回顾知识点,如此反复,巩固式提高。

       如果因为复习影响工作,显然不好;但如果工作中PBA复习没跟上进度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。我所采用的这种灵活

式,见缝插针的学习方法,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。我是做IT工作的,平时比较累,加班是常事。但是运用这样的方法,使我

在工作之中依然没有耽误学习,虽然比平时更加辛苦,但是PBA知识的稳步提升,使每天疲惫的我都倍感欣慰。

六、总结:

    “学而不思则罔”,学习也靠阶段性总结,有时是老师课堂上的,有时是自我对知识的融汇例如讲解模拟题时,于老师

就反复强调一种“向前看”的思想,而有好几道题又都说明凡事及早纠正的观念。向前看体现一种动态思维,而仅记录“经

验教训登记册”则明显欠缺。关于“及早纠正”,细细想来的确如此,初期纠正更容易。就像一把张开的剪刀,肯定是根源

部分偏离最小,尖端部分距离最大。于是我就把它联想成PBA的各个阶段,更加形象深刻地体会到凡事及早纠正的重要性。

类似的原理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,如果能仔细琢磨这些,并加以运用,你会发现其实PBA考试也是有规律的,弄懂一个原

理,一类题就都会做,都能对了。

        PBA不同于高考的选拔型,更不是奥数,非要把谁考倒。它是认证型考试,只要大家每天用心,持续提高,跟上课程进

度,是一定能够通过的。当然这其中需要我们付出更多,但我想既然大家选择了报考PBA,就说明了有自我提升的愿望,其

中付出一些辛苦在所难免。自我提升的道路不大会是一帆风顺的直线,但是我坚信经过不懈的努力,一定会螺线上升的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清晖1906PBA北京学员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杨*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1年11月18日